滤布 >毫无疑问,在约半个世纪以前,我们开始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各种电器开始蓬勃发展,而发展到现在,电气化已经进步到了数字化时代,而数字化的基石,就是芯片。 芯片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芯片你可能一个都没有见过,但是你每天或许要用到数百颗甚至数千颗芯片,例如一款5G智能手机,仅滤波器就至少有100个。 所以近些年来,我们国内芯片企业开始遍地开花,而且发展迅速,根据媒体报道称,在两年前,发展最快的20家芯片企业,其中有7家来自中国;而在最近的一年中,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19家,占比达到了95%。 随着国内芯片企业的迅速发展,国产芯片也开始陆续填补国内市场,就在今年的前五个月,中企就已经砍单了超过283亿颗进口芯片。 不过就在近日,国产EDA以及良率提升企业东方晶源正式宣布,其EDA实现了新的突破,正式推出了云计算光刻云方案。 难道砍单283亿颗芯片只是开始? 可能很多朋友对东方晶源的这次突破没有很深的感触,我们可以来更细致的解析一下。 简单来说,这次东方晶源的突破,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即EDA、计算光刻和上云。 EDA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就是芯片设计软件,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所以复杂度也呈指数级上升,因此就必须要借助EDA工具才能高效的实现芯片设计。 计算光刻很多朋友也应该了解不多,但是并不难理解,在芯片工艺达到32纳米后,就必须要借助计算光刻软件,才能确保工艺的实现,其提供了相应的分辨率提升技术。 因为对于DUV光刻机来说,其最大分辨率只有38纳米,而38纳米之后的节点就是32纳米。 所以说,计算光刻对于芯片产业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刚需。 而上云,就是云计算,那么就不用过多的解释了,因此我们在将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可以在云端实现EDA设计以及计算光刻。 重点是,东方晶源给出的是可以支持到28纳米工艺。 28纳米是一个关键节点,虽然28纳米不像5纳米等那样先进,但是这个节点可以解决70%的芯片,即70%的芯片其实都是采用的28纳米及以下工艺。 尤其是当下来看,28纳米工艺开始被前所未有的重视,就连台积电也在扩产,例如台积电在明年的计划中,仍然还有28纳米工艺工厂。 这是因为,仅在汽车上,就需要大量的28纳米芯片,而此次东方晶源的突破,将加速国产28纳米芯片的发展。 主要是因为,以往的该类软件为单机版本,价格昂贵之外,配置则并不灵活,因为计算光刻需要用到大量的算力,例如仅一个光刻层的版图文件,就可以达到几百个GB。 所以要分析如此海量的数据,有时候甚至需要上百万核心的服务器,那么这将是一个天量的投入。 毫无疑问,这会阻挡很多芯片企业的进入,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用到百万核心的算力,有些情况只要几十个核心的算力即可,需要几百个、几千个核心的情况也会出现。 所以对于芯片企业来说,该怎么配置算力呢? 配置多了,财力上可能会做不到,配置少了不够用,因此此次东方晶源在28纳米节点实现了云部署,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可以这么来说,这就类似于,当年台积电创立,解决了芯片代工问题,使得芯片设计企业无需投入重金购买设备,最终遍地开花是同样的道理。 云部署可以实现算力的灵活获取,不用芯片设计企业耗费巨资购入服务器,大幅降低了设计28纳米芯片的门槛。 此外,该平台提供了从EDA工具到计算光刻,还有下游缺陷分析以及良率提升等综合能力,所以算是一条龙服务。 所以有美媒表示,这相当于破圈了,在关键的28纳米工艺上,国产芯片设计企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更多的国产芯片将会集中式的出现。 因此,中企砍单283亿颗芯片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国产芯片不仅将会加速出现,而且由于成本的大幅降低,也将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那么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点赞、转发。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