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B http://www.kvb-yyds.com 要消除这种担心与不安,就需要对这些有违法之嫌的商品售卖、以及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和打击。 据报道,此前在学校图书馆向女生咖啡杯中投放异物的大学生尹某某,因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被上海外国语大学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同时,根据党规党纪,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校方这一及时处理,在网上受到不少点赞。在校园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合,做出这么匪夷所思的举动,极大冲击了广大女生的安全感。尽管这次他所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没有对当事人造成身体上的直接伤害,但该举动隐含的犯罪意图,仍令人愤慨,也有违法犯罪的嫌疑。校方开除其学籍是亮明对卑劣行为的态度,对违法犯罪人员不护短,才能抚慰受害者和更多女生的不安。 修复安全感的第一步,正是对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到位的处理。在校方开除学籍处分之外,很多人也呼吁进一步追究尹某某的刑事责任。@平安北京 官微此前曾就此事件普法,认为尹某某客观上已经实施了“投放药物”行为,即便没有达到他所认为的“功效”,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未能得逞,依然属于犯罪未遂,所以,“刑事责任,他是逃不掉的”。详情>>《上外男生所投系牛磺酸泡腾片,是否要负刑责?@平安北京这样说》 事后,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发布通报,称“将坚决查明事实,严格依法办案”。最终尹某某会承担怎样的罪责,相信司法部门会给一个合法合理的结果。也希望这件事的处理,能够成为一次全面的普法,让心怀不轨的人看到,违法之举可能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从而有所敬畏,消除侥幸心理。 除了追惩当事人之外,此事还值得反思的,是该大学生使用牛磺酸泡腾片的“土壤”。近几日有记者发现,一些电商平台仍以低俗色情内容为封面宣传销售类似“女性迷药”。虽然其中不少其实是忽悠,就像这次尹某某投放的“异物”,并没有所谓的夸张功效。但也不能排除,一些药物商品可能对女生造成实质性的侵害。而通过给女生下药达成非法目的等事件,在网上也时有见到。这些案例或者传闻的存在,也可能有诱导犯罪的不良影响。 得以公开售卖的低俗药物,公开流传的恶劣犯罪套路,都是动摇女生安全感的重要原因。这次尹某某事件作为一例极端个案,能在网上激起轩然大波,也和这种担心有关。要消除这种担心与不安,就需要对这些有违法之嫌的商品售卖、以及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和打击。 任何社会都无法彻底避免偶发性的违法犯罪,对于一起投放异物事件也没必要展开过多联想,但要让人相信偶发事件不会再发生,关键还在于“土壤”让人放心。这就需要学校在尊重和保护女生的层面多做功课,司法机关在打击相关恶行的时候更给力。 相关报道 向女生杯中投放牛磺酸泡腾片会获刑吗?律师解读(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名21岁男生向同校女生咖啡杯中投放不明物,引发关注。 6月13日下午,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通报称,初步调查证实,该男生在女生咖啡杯中投放了半片牛磺酸泡腾片,该泡腾片系从网上购买。目前,物证检验和调查工作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发后,不少网友搜索发现,多个电商平台上,牛磺酸泡腾片被商家宣传为“提升性欲或催情的产品”。但不少医生和专家表示,牛磺酸并无这一功能。 在法律人士看来,该案的关键点在于牛磺酸泡腾片到底是食物还是药物,以及男生尹某某购买牛磺酸泡腾片时,主观上是否误认为牛磺酸泡腾片具备催情功效,并希望通过投入女生杯中行为达到催情之目的。 牛磺酸泡腾片是什么? 网传截图中,被投异物女生表示,她在图书馆的咖啡被一名男生投放不明物。她与这名男生认识,但没有任何过节,“从上周就发现他在我附近自习。他下了东西之后,还在我斜后方观察喝没喝,去卫生间倒掉他还跟着”。 事发后,这位女生报警,并到医院做了检查。她称,身体暂无异常,但很难说不会留下心理阴影,“不论他买的药是否有催情效果,他都已经有这个主观意图。” 当晚,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通报,学校高度重视此事件,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协助公安机关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6月13日,上海市松江区警方通报,投放的不明物是牛磺酸泡腾片。经初步调查,该校21岁学生尹某某在学校图书馆内,趁该女生离开座位之际,向其咖啡杯中投放异物。 警方称,女生喝了一口后,察觉咖啡异样,将剩余咖啡倒掉,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经医院检查,未发现该女生身体异常。警方随后找到尹某某,其承认在女生咖啡杯中投放了半片牛磺酸泡腾片,该泡腾片系从网上购买。目前,分局已将相关物证送市局专业技术部门检验,相关调查工作在进一步开展中。 在电商平台上,售卖牛磺酸泡腾片的商家不在少数。值得关注的是,它被打上了“女性专用”、“乖乖饮料”等诱导性标签,还有商家介绍,该产品是针对女性所研制的提升性欲或催情的产品,并强调保密发货。 不过,在上海外国语此事发生后,大部分与“牛磺酸”有关且带有一些性暗示的商品已被下架,目前只显示牛磺酸有关饮料或相关营养产品。 牛磺酸泡腾片究竟是什么?资料显示,牛磺酸作为一种内源性氨基酸,具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能够调节神经组织的兴奋性与体温,具有解热、镇静、阵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还可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多个医生及营养师则表示,牛磺酸泡腾片并无商家宣传的所谓“催情”功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刘治军也科普解释,牛磺酸本质上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器官中,没有增强性欲的作用。因此牛磺酸做成的泡腾片并不是性药。事实上,很多功能饮料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牛磺酸。当然,也有不良厂家直接把牛磺酸制剂包装为“增强性功能的保健品”虚假宣传销售。 国内某三甲医院的一名药师则明确表示,目前不存在对人类生效的催情药物。“专业的药理学书籍当中,没有催情药这一说。” 刘治军分析,案件中该男生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应该是包含牛磺酸和其它成分的泡腾片,这些泡腾片产品目前没有被药监部门批准为药品,而是作为可以相对宽松管理的保健品(特殊食品),可以随意在网上购买。 律师:按泡腾片属性及男生目的来定罪 在为读者科普的同时,医生和营养师也表示,专业分析不能成为投放者开脱罪责的证据。如果投放者是看了这样的宣传去买的泡腾片,主观上就有犯罪意图。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该案的关键点在于牛磺酸泡腾片到底是食物还是药物,以及男生尹某某购买牛磺酸泡腾片时,主观上是否误认为牛磺酸泡腾片具备催情功效,并希望通过投入女生杯中行为达到催情之目的。如果其以催情为目的购买牛磺酸泡腾片并实施下药行为,主观上就具备犯罪意图和故意,那么尹某某应承担法律责任。 他说,产品本身虽不具备催情功效,但若尹某某误以为具备催情功效并实施,只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未得逞,属于未遂,根据其主观上下药最终想达到的目的定罪定责,例如,如他误以为牛磺酸泡腾片能够催情,下牛磺酸泡腾片是为了强奸做准备,则主观上属于强奸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犯罪准备行为,仅是因为牛磺酸泡腾片不具备对应功效且女子发现被下药导致未得逞,属于强奸犯罪未遂,仍然承担强奸罪未遂的对应责任。 赵良善指出,如果该男子不具备上述主观意图,而牛磺酸泡腾片本身也不具备任何催情作用,男子仅是恶作剧或者其他,那么其在公共场所往她人杯中投放不明物品之行为,或涉嫌寻衅滋事,将根据治安处罚法之规定,情节轻微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赵良善强调,如果男子主观上确实将牛磺酸泡腾片理解为催情药物并实施投放行为,其犯罪准备工作其实已经完成,不因投放物是否具有催情作用而改变,都属于未遂,投放物不具备催情作用以及女子发现异样都属于其意志以外的因素,所以,都属于未遂的原因,这时候,原则上按照犯罪未遂量刑处理,不再额外减轻处罚,因为未遂相对于既遂来说,已经属于从宽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两年前曾发生过一起类似案件。2020年7月,广东深圳一家自助餐厅内,一名男子赵某在趁女伴离桌期间,在她的水杯中下药,幸好被餐厅店员发现。店员以帮忙续杯为由把杯子收走,并收到后厨作为证据保留。 事情被曝光后,赵某多次向女孩道歉,但对方不予接受。他在回应媒体采访时称,“本意确实是恶作剧”。 深圳福田警方通报称,嫌疑人赵某涉嫌强奸被刑拘。他向女孩饮用的水杯内投放白色粉末,是试图让其饮用,寻求刺激。后续,检方以证据不足,对嫌疑人赵某某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检方解释,案件的关键物证,即水杯的药物被倒掉、水杯被清洗,直接物证已灭失;根据法定鉴定机构对嫌疑人赵某身上缴获的药物作出的鉴定意见,并结合扣押的药物说明书,证实该药物含“他达那非”成分,目前证据不足以证实该药物会使人失去意识或者陷入迷幻,从而达到不知抗拒或者不能抗拒的状态。另外,现有证据难以认定嫌疑人有“意图违背女方意志,强行发生性关系”的主观故意。综合证据看,该案尚达不到批准逮捕的证据标准。 不过,当事女孩并不接受这个结果,她曾向检方表示将坚持自己的诉求。在上海外国语事件发生后,她也再次更新微博,“希望(学校)高度重视真的能有结果”。 在赵良善看来,相较于深圳福田类似事件,客观上两者均实施了投放行为,两者均被发现属于未遂,案件处理结果是否会有所差异,关键需查明本案之作案人,主观意图上是否具备犯罪或者准备犯罪之意图,即犯罪故意,如无犯罪故意或者无证据证明存在犯罪故意,那处理结果可能会相同。如有犯罪故意或者有证据证明犯罪目的,则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此时处理结果会发生差异。 微博热议 多家电商下架违规牛磺酸泡腾片等产品:无催情功效 涉虚假宣传(澎湃新闻) 多个电商平台下架带有性暗示宣传的牛磺酸产品。 6月13日,上海松江警方针对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女生饮料中被投放不明物一事,发布警情通报,经初步调查,尹某某承认在女生咖啡杯中投放了半片牛磺酸泡腾片,该泡腾片系从网上购买。 截至6月14日12时,澎湃新闻记者搜索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发现,目前电商平台可查询到的牛磺酸类产品,多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运动营养产品等,属于保健食品范畴。 此前,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牛磺酸”关键词,平台出现有泡腾片、压片糖果、复合维生素片、固体饮料等多种牛磺酸相关产品,其中部分牛磺酸以及同类氨基酸产品宣传带有性暗示,画面充斥低俗色情内容。 专家称牛磺酸产品本身没有“催情功效”,律师称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一些人认为牛磺酸是‘春药’可能是觉得这种成分会让人兴奋,是认知误区。”一位营养师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单讲牛磺酸这种成分,是一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牛磺酸的合成,具有抗疲劳的作用,并没有催情效果。另外,市场有一些牛磺酸类产品,增加了咖啡因、烟酰胺、肌醇、维生素B1B2,大多数成分都是强化了抗疲劳的作用,有些成分是有助于胆固醇控制,也没有所谓催情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案件中投放的是牛磺酸泡腾片,而在国家药监局数据库,以“牛磺酸”为关键词检索有190条国产药品批准文号,包括牛磺酸颗粒、牛磺酸原料药、牛磺酸片、牛磺酸胶囊等,但并没有“牛磺酸泡腾片”。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药师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牛磺酸就是一种营养物质,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对智力、身高等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催情作用。在国药准字中也无法查到“牛磺酸泡腾片”,说明它不是正规的药品,可能属于保健品或者食品类别。 牛磺酸是多款保健食品的常用成分。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以“牛磺酸”为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到近200个产品信息,其中常见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牛磺酸强化型)就在其中,基本信息显示,该产品每100ml含牛磺酸370mg。一款牛磺酸维生素C泡腾片也在其中,显示每100g含有牛磺酸4.16g。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因此,部分电商商家对牛磺酸产品进行性暗示宣传的做法显然直接违反广告法的规定。不仅属于虚假广告,而且内容本身也有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求。 多个电商平台已对与牛磺酸相关的违规产品作下架处理 对于与牛磺酸相关的涉嫌虚假宣传、色情暗示的违规产品,多个电商平台表示已作下架处理。 截至6月14日中午,澎湃新闻记者再次搜索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平台发现,目前电商平台可查询到的牛磺酸类产品,多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运动营养产品等,属于保健食品范畴。 在搜索词条方面,部分电商平台搜索“牛磺酸泡腾片”仍有擦边字眼。但点开词条,商品页面均显示为正常的保健食品范畴产品。 6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官方微博“知安局”发布微博称,近期有部分违规商家在商品信息层面对牛磺酸泡腾片等商品进行虚假宣传,明示暗示牛磺酸、氨基丁酸类产品具有催迷等效果,借以提高销量。经查,牛磺酸、氨基丁酸可用于固体饮料,属食品原料,无催迷作用。但对于涉嫌虚假宣传、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平台始终保持高力度打击,一经发现即对商品和链接做删除处罚。 知安局在微博中还表示,保护消费者权益,坚决查处平台上违反公序良俗的商品和行为,是我们的使命,更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欢迎社会各界监督举报,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商品,共同维护美好生活。 此外,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已经在全面排查所有违规产品,一旦发现都会下架。 一位接近快手的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违规的商品按照规则是不允许上架的,如果有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售卖违规商品,一经发现,平台会按照相关规则对其主播进行处罚,严重的直至封号处理。 律师赵占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协议以及平台规则基本都是禁止虚假广告行为,就算该药物不涉及虚假宣传,一般此类药品、保健品等也是国家禁止生产和销售的,没有药品生产和销售相关的资质。 对于平台的处理方式,赵占领还表示,电商平台对于商家的违法行为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一是通过技术手段过滤包含催情药物、迷药等字眼的内容,二是对于商家发布的商品信息加大巡查的力度,一旦接到用户投诉,及时进行处理。 责任编辑:祝加贝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