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证监会披露了2022年3月证券公司“白名单”。本次“白名单”包含27家证券公司,相较于证监会2021年12月披露的“白名单”,本次共减少了3家证券公司,分别是华宝证券、西部证券和浙商证券。 2022年3月证券公司“白名单”上榜券商包括;安信证券、北京高华、东北证券、东吴证券、东兴证券、高盛高华、光大证券、国金证券、国开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华泰证券、华西证券、华鑫证券、南京证券、平安证券、瑞银证券、申万宏源、西南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中航证券、中泰证券、中信证券、中原证券以及中信建投(排名不分先后)。 证监会指出,本次为根据“白名单”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证券公司合规风控及业务风险情况,经证监局初评、会内相关部门复核。“白名单”主要供证券监管部门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其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去年5月,证监会首次披露了包含29家券商的“白名单”。据了解,按照“分类监管、放管结合”的思路,证监会对公司治理、合规风控有效的券商实行“白名单”制度。另外,分类评级制度也是对券商的分类监管。入围“白名单”的券商或者券商分类评级高的券商,都将享有诸多政策倾斜优惠。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首次公布以后,证监会共公布过6次“白名单”,但之前历次调整变化并不大,仅在2021年9月的“白名单”中增加了国开证券,因此2022年3月的“白名单”为目前为止动态调整变化最大的一次。 本次,华宝证券、西部证券以及浙商证券也是“白名单”制度实施以来首次被踢出的券商。 有分析人士指出,“名单会根据监管指标调整,因此收到过罚单等被踢出也正常,有进有出才是常态。” 上述券商为何此次从“白名单”中消失?具体细节证监会尚未公布。 从收罚单的次数来看,浙商证券在退出的3家券商中问题较为突出,余下两家券商今年以来均没有收到过监管罚单。而作为唯一新晋名单的国开证券,在2021年上半年频频收到罚单之后,于2021年9月开始也没有再收到过罚单。 自2022年以来,浙江证监局连下11张罚单对浙商证券全资控股子公司浙商资管及相关业务人员采取了责令改正、限制业务活动的监管措施。其中,浙商资管被暂停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按规定为接续存量到期产品持有的未到期资产而新设产品除外,但不得新增投资;不限制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备案)。 浙江证监局表示,浙商资管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的情况,并要求该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全面深入整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内控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头部券商一直“缺席”“白名单”,分别是广发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海通证券等。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抖音充值 https://www.cvpka.com/p/dou-yin-chong-zhi/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