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 https://www.td010.com 一个不敢发脾气的孩子,内心深处是不自信、不自爱的。 我们应该学着接纳和理解孩子的坏情绪。 作者|一木 来源|爸妈精读(ID:bmnfrc) 俗话说: 气是无名火,忍是敌灾星。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发脾气的小孩,没人喜欢。...... 你对孩子说过这些话吗? 01 孩子没脾气 才是真正的压抑 同事的女儿西西一向乖巧,前段时间居然离家出走了。 这个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从来都不用父母操心。 有了弟弟后,还会帮忙照顾。 在大家的眼里,她永远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好在孩子被及时地找了回来,但西西的状态却不怎么好,窝在房间不吃也不喝,带去看心理医生才知道,她得了中度微笑抑郁。 原来,最近同事情绪起伏较大,一旦女儿不听话或者闹脾气,她就气不打一处来,要么训斥怒吼、要么冷眼不理,甚至还会说: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强制压抑久了,西西就算有什么想法或者不乐意,也不再愿意表现出来。 从心理学上讲: 当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是对感到无助或无力的情境,做出的反应,是对周围人发出的变相求助信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可作为父母,我们最烦的莫过于看到孩子发脾气,所以常告诉他们: “听话才是好孩子。” 却忘了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如果一直被抑制,情绪只会堆积在心底,变成“心理包袱”,也彻底堵住了孩子的心门。 心理学家阿利瑟·所特认为: 孩子试着将所有见到的一切装进心里,试着理解这个世界,这对他来讲,有点不堪重负。 表面上,他乖巧又懂事,可那不过是为讨大人的欢心,戴上的一副“好的、没关系、我都可以”的假面具。 在那背后,积郁的,是满满一堆负能量。 看过这样一句话: 控制情绪这项技能,是容易学得会的。 孩子长大了,自然能了解这项技能的好处与坏处,遇事懂得权衡利弊。 而在一个应该打打闹闹、哭哭笑笑的年纪,每天都需要小心翼翼的看着大人的脸色。 失去孩子本该有的脾气和任性,这样的孩子活得也太自卑了。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 从小我爸妈就说,男子汉大丈夫,无论遇到什么事,第一不能哭,第二不可以发火,要记住,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我这些年几乎不发脾气,对任何人和事都采取最温和的态度。对别人从来不舍得付出太多,永远爱自己比爱别人多。与其说我温和,不如说冷血,几乎没有真实情感的存在。 02 会发脾气的孩子 更懂得自爱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 她儿子今年7岁,总想跟其他小朋友玩,所以表现得特别热情。 抱着“只要大家愿意跟我玩,我就可以不计较任何事”的想法。 导致周围的孩子总是随意地对待他,动不动就说不跟他玩了,甚至还欺负他。 前一秒抢了他东西,下一秒让他一起玩。 就立即屁颠颠地跟过去,连基本的自尊心都没有。 一般来讲,在人际交往中,情商高的孩子,懂得控制情绪,讨人喜欢。 事实上,如果是为了追求友谊,而牺牲自己,那根本就不是情商高的表现。 为了讨好别人,委屈自己,换来的只是得不偿失。 不懂得发脾气,很大程度上表明不懂自爱。 这种“自我不重要感”导致孩子把“迎合、服从”当作性格温和、好讲话,所以行为才缺失分寸感。 图片来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后来,别人再欺负他时,他终于坚定地拒绝了。 从那之后,再也没人敢欺负他。 一味地控制情绪,有的孩子就会肆无忌惮,而那些听话的孩子,则会失去原则。 懂得自爱的孩子,知道如何让自己高兴。 即使难过,也知道难过的原因,懂得去发泄和调整,不会走入极端。 在此基础上,孩子有自己的底线和脾气,也会将这个作为社交时的调控工具。 保持自己的原则,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才是坦荡且有趣的交往。 03 孩子发脾气是无害的 阻止发脾气才是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提到: “我们常常不能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因为一点很小的事情,就哭闹个不停。” 就像4岁的冬冬,在学校里做了一只小兔子,但是耳朵却断了一只,他就难过地大哭。 父亲对他说: “这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一只耳朵断了吗,你重新做一只不就好了。” 事实上,当孩子的不开心遭到否认或忽略时,他们只会更加难过。 作者提到: 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让你了解他的感受,倾听他的话,然后“说出他们的感受”,就是最大的帮助。 比如父亲告诉他: “那你一定很纠结,甚至希望有咒语让兔子重新长出一只耳朵吧。” 给出这样的反应,孩子一定超级感激你。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所以,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原因,然后正视、接纳他们的情绪就好。 不要非打即骂,或是失去原则地哄,这样的结果更容易适得其反。 另外,也要告诉孩子“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道理。 就像作家桌子说过的一个词语:“义怒”,即学会正义、合宜的怒气,正确地发脾气。 脾气从来都不是为了让孩子“低头”,而是为了让孩子“抬头”。 当别人的行为超出自己的忍耐度时,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反击。 04 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你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一边是孩子在客厅里堆积木,堆了好一会儿,还没有做成想要的形状。 急得一下子推倒面前的玩具,倒在地上,又是踢脚,又是嗷嗷叫。 刚下班的爸爸回来了,虽然很累,但看到孩子撅着嘴的委屈模样,赶紧上前问宝宝怎么了。 最后,爸爸陪着孩子,捡起散落在周围的积木块,两个人一起堆出了一个大城堡。 另一边,也是孩子在堆积木。 堆了好久,也没有堆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把手里的积木递给坐在一旁的爸爸,爸爸一边拿着手机一边说:“好,宝宝乖,自己玩哦。” 没有闹脾气,孩子重新捡起积木块,只是低下头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落寞和难过。 也许你会说,还是第二个孩子好,一点儿也不吵。 那么,如果是你,你想做哪一个孩子?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丈夫下班回来问妻子:“今天感觉怎么样?” 在妻子的回忆中: 大女儿一早就哭着把她吵醒,大叫着床下有怪兽,她赶紧冲去孩子房间安抚,尽管当时自己还没睡醒。一起玩玩具时,两个孩子总是抢来抢去,哇哇大哭。姐姐嫌妹妹换尿不湿太臭,不断拿手拍打着妹妹的肚子。甚至,趁妈妈没注意时,她还端走刚打开的蛋糕,最后完完整整地盖到地上...... 对妈妈来说,有些崩溃的一天,在女儿眼里,却是这样的: 我睡觉害怕的时候,妈妈来抱我了!我最爱小妹妹了~妹妹的肚皮噗噗响,我们都笑了!妈妈还亲了我们好多下~但是我最高兴的,还是妈妈和我用倒在地上的蛋糕,玩食物大战了……今天是宝宝最开心的一天! 站在门口的妈妈,听到孩子的话,哽咽了。 你看,孩子就是孩子,那么天真,也没有很懂事。 他们会哭会闹,会任性,也会撒娇,甚至还有自己的脾气,也会让你忍不住发脾气。 但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幸福的孩子啊。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最爱的人,好好地爱着,所以才敢那么“放肆”。 他们依恋着父母,父母也会给他们爱的回应。 就像那两对堆积木的父子,不难想象,时间长了,一定是第一对父子的感情更好。 心理学上提到“无条件的爱”,指的不是溺爱。 也并不是孩子知道自己值得无条件的爱,就不断索取,觉得大家都欠自己。 真正“无条件的爱”是指: 虽然我会表扬你,也会批评你,但最重要的是:不管你做了什么,不管你所做的是不是符合我的期望,你都不用担心我会抛弃你。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你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值得被爱的了。 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是让孩子懂得在尊重别人前,先尊重自己。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爱里,幸福长大。 作者:一木,来源:爸妈精读(ID:bmnfrc) 编审:昕晔校审:睿智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