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 https://www.td010.com 从组合体就位,已经等了七天,我们终于在10月14日下午等来了神舟十三号准备发射的具体消息,这次有几个特点: 一、执行航天员名单公布比较迟; 二、神舟系列飞船首次凌晨发射; 三、中国空间站迎来首位女性航天员; 四、比神舟十二号执行任务更艰巨,要实现“径向对接”;王亚平预计会展开太空行走…… 那么,任务更艰巨,执行任务时间更长的神舟十三号为何瞄准16日00:23分这个窗口时间呢?神舟十三号又是如何保障难度更大“径向对接”任务顺利完成的呢? 综合技术更加完善,夜间监测不成问题 从神舟十三号开始,我们各方面的技术又有一次提升,罗列起来非常多,先来说说发射窗口前的准备工作。 自从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后,中国空间站处于无人值守状态,自行飞行了近大半个月时间,受十月初雨水多影响,窗口期出现在10月16日0:23分。 以前我们都是在白天发射,最迟一次也是晚上九点,这次是凌晨,属于历史首次。 这是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首次凌晨发射,最为考验的就是测控系统,因为夜间光线差,不利于光学观察和应急搜救任务的执行。但是还是选择了凌晨,而不是继续等白天的时间在执行。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论证已经进入第六次飞行,任务节点目标还是比较重的,需要在十月内完成发射任务,所以在前期雨水较多时只能做准备工作,等到最近的窗口期出现时,就选择了凌晨发射; 第二、既然选择凌晨,那么测控和安全保障怎么办?实际上在天舟三号发射时就有2点非常值得关注: 首先,天舟三号发射时我们的海上观测船并没有出来,而是由火箭安全系统与天链卫星系统形成测控组合,确保观测。 其次,天舟三号在太空中实现了全自动无人对接; 最后,天舟三号已经充分准备了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所需物资。 也就是说,夜间监测已经比较成熟,而夜间发射刚好可以赶上空间站从发射场上空路过,适合太空对接的角度调整。 经过这几天的系统综合监测,已经空间站的在轨姿态调整,已经充分满足神舟十三号发射条件要求了。 第三、此次神舟十三号的任务更加艰巨,航天员方面是由经验丰富的“航天英雄”翟志刚担任指令长,作为中国首次出舱的航天员,经过13年的再训练,翟志刚已经充分准备好了。 而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和她的小师弟叶光富也苦练了很久,三位航天员都具备独立出舱工作的能力。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即使在凌晨发射,也不用有任何担心,毕竟我们中国航天的目标就是常态化实现天地往返执行任务。 早有准备,神舟十二号返回前已经验证,地面伴飞强力保障 神舟十三号这次任务难度最大的就是执行“径向对接”,可以这样理解,目前我们的空间站呈现为“一”字型,之前神舟十二号飞上去只要做水平方向的控制就可以了。 而神舟十三号这次只能从下方对接上去,因为之前神舟十二号的接口已经被天舟三号占用,两侧是预留给以后的“飞天”和“梦天”舱。神舟十三号对接后形成“T”字型。 所谓“径向对接”,是指接口指向地心,以地球为参照物接口向下的方式对接。其实关注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就知道,早在神舟十二号返回前,悄悄的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模拟径向对接,只不过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之后,对齐接口没有继续,就返回地球了。 空间站是三个坐标轴对地的状态下,神舟十三号从下方对接上去,因为两者都飞行轨迹差异很大,就需要更复杂的控制技术,这是有多方面来保障的: 1、由神舟十三号自主控制对接; 2、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人工调节对接; 3、地面伴飞舱和技术人员协助对接; 总之,在经过多次论证和在轨实验,在多方保障的情况下,我们确保万无一失地完成任务,这份自信来之不易,这样的保障更是凝聚心血。 让我们一起期待神舟十三号任务顺利,同时铭记航天发展65年以来每一位奉献的航天人。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